-
00:00
1.
index 1
-
00:10
2.
銜接課程-第2單元
-
00:18
3.
2-1運動學
-
01:28
4.
一、參考座標系統與位移當一個物體的位置不隨時間改變時,我們稱這個物體是靜止的。不過,靜止與運動實際上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例如你坐在汽車內,當汽車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時,對收費站而言,收費站本身是靜止的而汽車正在運動;但是對你而言,你是靜止的(相對於汽車)而收費站卻是向後運動的。 顯然地,描述運動時必須要有一個參考體,從這個參考體可以建立一個座標系統,利用所建立的座標系就可以來描述物體的位置,進而可以描述位置如何隨時間變化。
-
02:26
5.
當選擇的座標系統不同時,對運動的描述也會有有所不同。比如,古時候的人類認為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運行的,因而產生地心說。但是,在以地球為參考體來描述行星的運動時,發現行星在天空中的運行偶爾會出現倒退的現象。當時的天文學家利用非常複雜的模型才能詳述這些行星的運動。現今,大家知道太陽系裡的行星是以太陽為中心運行的,也就是日心說。在選擇以太陽為參考體時,描述行星的運動就變得非常簡單。
-
03:20
6.
後來才有克卜勒(Kepler)的三大行星運動定律,更進而有牛頓(Newton)的萬有引力定律。可見選擇正確適當的參考座標系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
03:35
7.
Slide 6
-
04:18
8.
Slide 7
-
05:08
9.
Slide 8
-
05:47
10.
Slide 9
-
06:48
11.
(二)位移接下來,我們要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假設物體於tA時位在rA的位置而於tB時位在rB的位置,則該物體在時間間隔∆t=tB–tA內的位置變化可以用從rA位置指向rB位置的向量來表示,我們將此位置變化的向量稱為位移(displacement),符號以Δr表示,所以有:
-
07:41
12.
Slide 11
-
08:39
13.
Slide 12
-
09:20
14.
Slide 13
-
09:47
15.
Slide 14
-
10:06
16.
Slide 15
-
10:28
17.
Slide 16
-
11:17
18.
二、速度(一)平均速度有時候物體位置的變化很快,有時候卻很慢。我們可以將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以速度(velocity)來描述。它被定義為位移和其經歷時間的比值,即:
-
11:41
19.
Slide 18
-
12:05
20.
Slide 19
-
12:49
21.
Slide 20
-
13:09
22.
Slide 21
-
13:41
23.
Slide 22
-
14:14
24.
Slide 23
-
14:40
25.
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是等速度運動。作等速度運動的物體,每隔相同的時間其位置變化量(位移)皆相同。若在x–t圖上畫出運動的情形時,圖形會是一條斜向或水平的直線﹝如圖2-6(a)﹞。水平直線代表物體是靜止的,速度為0,是等速度運動的特例。另外,以v–t圖表示時,得到的是一條水平直線,因為速度不隨時間改變﹝如圖2-6(b)﹞。更進一步觀察會發現, v–t圖中從t1到t2所圍的水平線下的面積大小恰等於物體在這段時間的位移大小。以數學式子表示為:
-
15:32
26.
index 26
-
16:21
27.
三、加速度一般情況下,物體運動的速度都會不停地變化(包括大小和方向)。例如,車子起動是由靜止開始,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達到一定的行駛速度。為了描述物體速度的變化情形,我們引入加速度(acceleration)的概念。(一)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average acceleration)的定義類似平均速度的定義,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
-
17:01
28.
Slide 27
-
18:01
29.
Slide 28
-
18:27
30.
Slide 29
-
18:46
31.
Slide 30
-
19:48
32.
Slide 29
-
19:50
33.
Slide 30
-
19:59
34.
Slide 31
-
21:18
35.
Slide 32
-
21:39
36.
五、自由落體運動自由落體運動(motion of a free falling body)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等加速度直線運動,也就是靜止物體從某個高度自由地落到地面上的運動。因為一開始物體是靜止的,所以v0=0。而在地表附近,物體受到地球作用產生的加速度為一定值,稱為重力加速度,g=9.8 m/s2,因此(2-17)式變成:
-
22:28
37.
Slide 34
-
23:03
38.
Slide 35
-
23:24
39.
Slide 36
-
24:19
40.
Slide 37
-
25:00
41.
Slide 38
-
25:28
42.
Slide 39
-
25:50
43.
Slide 40
-
26:31
44.
Slide 41
-
28:04
45.
Slide 42
-
29:14
46.
2-2力與牛頓運動定律
-
29:44
47.
一、力力本身是看不到的,可是力所造成的結果是可觀察的。整個自然界中,到處充滿著力的現象,比如熟透的蘋果受到地心引力的作用自由下落、絲絹摩擦過後的塑膠尺以靜電力吸引小紙片、磁鐵以磁力吸引鐵塊,甚至原子核質子與中子互相作用的核力等。力所造成的效應可分成兩種:一種是造成物體的形變,另一種則是造成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圖2-10)。這兩種效應都可以用來測量力的大小,其中以形變的效應比較方便。
-
30:37
48.
Slide 45
-
30:47
49.
大家熟悉利用彈簧秤來量測力量的大小,其所依據的原理是虎克定律(Hooke’s law)。虎克定律(圖2-11)可描述成:在彈性限度內,物體的形變量與外力成正比。以數學式表示為:
-
31:18
50.
Slide 47
-
31:55
51.
Slide 48
-
32:39
52.
Slide 49
-
33:50
53.
事實上,力和加速度一樣是一個具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即力是一個向量,並且因為力作用在不同位置上所產生的效應會不同,所以要正確描述力必須指明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其作用點。
-
34:12
54.
Slide 51
-
34:50
55.
上述觀念與日常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似乎有所不同。例如,地上滾動的球在沒有其他外力作用下(錯誤的看法)最後會停止下來。事實上,球會停止下來的真正原因是地面施予球的摩擦力造成。如果球在比較光滑的表面上滾動,則球在停止之前所滾動的距離會變大。地面越光滑,球滾動的距離就越遠。依此類推,假想地面「完全」光滑(理想狀態),則球應該滾動到無窮遠處,也就是不會停下來。這就是當初伽利略(Galileo)的類似想法(圖2-12)。物體這種保有原來運動狀態的特性稱為慣性(inertia)。
-
35:44
56.
Slide 53
-
36:06
57.
Slide 54
-
36:54
58.
Slide 55
-
37:09
59.
(二)牛頓第二運動定律(Newton’s 2nd law of motion)當物體受一力作用或所受合力不為零時將會如何改變運動狀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提供這個問題的答案,其敘述為:任何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合力不為零)時,會沿著(合)力的作用方向產生加速度,此加速度大小與外力成正比而與物體質量成反比,方向與力的方向相同(圖2-14)。以數學式表示為:
-
37:53
60.
Slide 57
-
38:05
61.
Slide 58
-
39:00
62.
Slide 59
-
39:39
63.
Slide 60
-
40:06
64.
Slide 61
-
40:59
65.
-
41:58
66.
Slide 63
-
42:34
67.
Slide 64
-
42:48
68.
Slide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