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
1.
index 1
-
05:09
2.
臉的淋巴
-
10:04
3.
臉的淋巴
-
11:11
4.
臉的淋巴
-
12:00
5.
症狀與徵兆由於頭皮的血液循環相當豐沛,因此當受到衝擊時,可能會有十分明顯的出血或腫脹。
-
12:12
6.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當頭皮有出血時,除止血外,要試著評估是否有骨折的可能性。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
-
12:14
7.
急性期處理原則當有外傷或傷者有血液或體液流出時,施救者要做好止血及預防感染的處理。處理傷口時,應戴好橡皮手套,以避免施救者與傷者之間的血液或體液的直接接觸,以減少某些疾病傳染的機會。若無外傷,對於傷處可依PRICE原則處理,有腫脹處可給予適當的壓迫,但是當做完評估而有任何懷疑骨折的可能性時,就不應給予壓迫,並應送醫做更詳細的檢查。
-
12:14
8.
顏面骨折在顏面部位最常出現骨折的部位為鼻骨、顴骨和下頜骨。在顏面部位的骨折很少以單純的骨折出現,常是骨折伴隨脫臼的情形。
-
12:15
9.
急性期處理原則當有外傷或傷者有血液或體液流出時,施救者要做好止血及預防感染的處理。處理傷口時,應戴好橡皮手套,以避免施救者與傷者之間的血液或體液的直接接觸,以減少某些疾病傳染的機會。若無外傷,對於傷處可依PRICE原則處理,有腫脹處可給予適當的壓迫,但是當做完評估而有任何懷疑骨折的可能性時,就不應給予壓迫,並應送醫做更詳細的檢查。
-
12:16
10.
顏面骨折在顏面部位最常出現骨折的部位為鼻骨、顴骨和下頜骨。在顏面部位的骨折很少以單純的骨折出現,常是骨折伴隨脫臼的情形。
-
12:55
11.
症狀與徵兆在下頜骨的骨折(如圖4-10)通常會導致傷者咬合不正(malocclusion)、說話方式改變、伴隨口腔出血及牙齒方面的傷害。若是上頜骨的骨折,則除了外觀的變形外,通常會伴隨流鼻血的現象。若是顴骨的骨折,則臉頰部位可能有變平或凹陷的外觀。若骨折出現在眼眶周圍,可能會出現雙重影像及傷側臉頰麻木的現象,傷側的眼睛可能有下陷的傾向,但因腫脹和瘀青,骨折變形的外觀可能會被忽略。
-
15:23
12.
Slide 85
-
17:29
13.
Slide 86
-
17:40
14.
Slide 85
-
17:52
15.
Slide 86
-
18:01
16.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20:25
17.
Slide 86
-
22:35
18.
Slide 87
-
23:07
19.
Slide 88
-
23:11
20.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24:04
21.
Slide 90
-
24:11
22.
Slide 91
-
24:29
23.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24:57
24.
Slide 91
-
26:25
25.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27:16
26.
Slide 91
-
28:54
27.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32:39
28.
Slide 3
-
32:41
29.
Slide 4
-
33:40
30.
** after 期中考圖片.odp
-
33:46
31.
Slide 91
-
34:56
32.
Slide 92
-
34:58
33.
Slide 93
-
35:06
34.
Slide 94
-
35:07
35.
Slide 95
-
35:08
36.
Slide 96
-
35:10
37.
Slide 97
-
35:11
38.
Slide 98
-
35:11
39.
Slide 99
-
35:12
40.
Slide 100
-
35:14
41.
Slide 101
-
35:15
42.
Slide 102
-
35:16
43.
Slide 103
-
35:17
44.
Slide 102
-
35:18
45.
Slide 101
-
35:31
46.
Slide 102
-
35:32
47.
Slide 103
-
35:43
48.
Slide 104
-
35:47
49.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35:58
50.
Slide 105
-
36:47
51.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40:55
52.
Slide 105
-
41:02
53.
Slide 106
-
41:26
54.
C spine injury
-
42:00
55.
Slide 108
-
42:04
56.
Slide 109
-
42:05
57.
Slide 108
-
42:09
58.
Slide 109
-
42:13
59.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若懷疑有骨折的可能性,要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
-
42:14
60.
急性期處理原則在顏面部位的骨折發生時,若有外傷,應先止血並以消毒敷料覆蓋傷部,以避免感染發生。以繃帶或三角巾經過下巴及頭頂,做好固定之後再送醫,在處理傷害的同時,要特別注意傷者的意識狀態及呼吸道的暢通。
-
42:15
61.
Slide 112
-
42:17
62.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45:11
63.
鼻子的傷害鼻子的傷害在運動中最主要是因為沒有面罩的保護而受傷,傷害的種類主要可分為流鼻血和鼻骨骨折。
-
45:17
64.
流鼻血主要是因為鼻腔內的血管破裂導致,大致可分為前位式和後位式的流鼻血(nosebleed),多數在運動場上的流鼻血是屬於前位式。
-
45:40
65.
症狀與徵兆血液自鼻孔流出。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現場除止血外,要評估出血量,以及鼻子周圍的外觀是否變形。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
-
45:49
66.
急性期處理原則前位式的流鼻血通常只要輕壓鼻骨上方就能很快的止血(有時可用止血棉條,使用時,棉條應至少留0.5公分在鼻孔外面,且勿隨意抽出而妨礙凝血)。有時候,鼻血不止可能是鼻腔後方組織較嚴重的傷害,這時除了持續做止血的處理之外,應立即送醫診治。當有流鼻血時,除了輕壓鼻骨、使用止血棉條、冰敷外,還要讓傷者保持在一個頭部略為前傾的姿勢,讓血液順勢向前流出。
-
46:46
67.
鼻骨骨折鼻骨是顏面部位最容易發生骨折的位置,而鼻骨骨折(nasal fracture)十分容易移位。
-
46:49
68.
症狀與徵兆從外觀來看,鼻子可能變扁、塌陷或偏向某一側。可能有明顯的流鼻血。若撞擊力道過大,傷者可能會出現暈眩、想吐等腦震盪的徵兆。
-
46:52
69.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現場除止血外,要評估出血量,以及鼻子周圍的外觀是否變形。評估時,應從傷者的正上方向下觀察鼻子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向旁偏移的情形。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
-
46:56
70.
急性期處理原則受傷時,急性處理原則與流鼻血者相同,應做止血及冰敷,並送醫診治。若發現自鼻子流出澄清液體時,則表示可能有更嚴重的傷害,在急救及送醫過程中,要時時監督傷者之意識狀態,以及提供必要的協助。
-
46:58
71.
牙齒的傷害牙齒(圖4-11)或口腔內的傷害可以藉由穿戴合適的面罩及牙套來降到最低,牙套可以吸收衝擊而保護牙齒、牙齦和雙唇,同時也能夠緩衝對腦部組織的傷害。
-
46:59
72.
急性期處理原則受傷時,急性處理原則與流鼻血者相同,應做止血及冰敷,並送醫診治。若發現自鼻子流出澄清液體時,則表示可能有更嚴重的傷害,在急救及送醫過程中,要時時監督傷者之意識狀態,以及提供必要的協助。
-
47:03
73.
牙齒的傷害牙齒(圖4-11)或口腔內的傷害可以藉由穿戴合適的面罩及牙套來降到最低,牙套可以吸收衝擊而保護牙齒、牙齦和雙唇,同時也能夠緩衝對腦部組織的傷害。
-
47:10
74.
Slide 122
-
48:48
75.
症狀與徵兆若牙齒斷裂處傷及象牙質,傷者會有疼痛,且對冷、熱之刺激十分敏感。若牙齒斷裂處傷及齒髓,其不適症狀將更為明顯。若是牙根部位的斷裂,最明顯的徵候就是牙齒在牙槽上會有搖動的現象。
-
48:52
76.
Slide 122
-
48:57
77.
症狀與徵兆若牙齒斷裂處傷及象牙質,傷者會有疼痛,且對冷、熱之刺激十分敏感。若牙齒斷裂處傷及齒髓,其不適症狀將更為明顯。若是牙根部位的斷裂,最明顯的徵候就是牙齒在牙槽上會有搖動的現象。
-
49:04
78.
Slide 124
-
49:06
79.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49:10
80.
index 2
-
49:28
81.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檢查口腔內的結構,看是否有任何異常現象(如有傷口、出血、牙齒斷裂等)。觸摸上下,以評估骨折的可能性。若有明顯撞擊,應檢視傷者的意識狀態,以評估傷者可能腦震盪的程度。
-
49:33
82.
急性期處理原則當發現牙齒受到撞擊後,有向外或向側面的移動時,可以試著將牙齒輕輕擺回到正常的位置,再到牙醫處求診。若牙齒是向內移動時,則應保持原狀並立即到牙醫處求診。
-
49:40
83.
當牙齒完全自牙槽中脫落時,如何保護已脫落的牙齒和送醫的速度是影響牙齒能否恢復功能的最重要因素。若牙齒仍留在口中,則可要求傷者(意識清楚才可以)將之含於舌下;若已掉出,則可將牙齒浸泡在全脂牛奶或生理食鹽水中,千萬不要用手碰觸到牙根或用水、酒精去清洗,因為這樣會破壞在牙根表面的細胞,而防礙牙齒再植入牙槽的成功率。送醫的速度也是關鍵之一,若牙齒能在30分鐘內再植入,其成功率可達90%;但若超過2小時,則失敗率也達到95%。
-
51:42
84.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55:49
85.
牙齒本身若有骨折,則根據斷裂的位置之不同會有不一樣的徵狀。若僅傷及琺瑯質,應無明顯不適,且未來可用磨平的方式以預防斷端傷及舌頭、嘴唇與口腔內部之軟組織。牙齒的斷裂若屬水平方向,只要及早處理並與相鄰的牙齒固定6週後,預後的效果十分良好;但若斷裂為垂直方向,則可能需要拔除。
-
56:04
86.
Slide 130
-
56:05
87.
Slide 131
-
56:06
88.
Slide 130
-
56:07
89.
牙齒本身若有骨折,則根據斷裂的位置之不同會有不一樣的徵狀。若僅傷及琺瑯質,應無明顯不適,且未來可用磨平的方式以預防斷端傷及舌頭、嘴唇與口腔內部之軟組織。牙齒的斷裂若屬水平方向,只要及早處理並與相鄰的牙齒固定6週後,預後的效果十分良好;但若斷裂為垂直方向,則可能需要拔除。
-
56:07
90.
Slide 130
-
56:08
91.
Slide 131
-
56:08
92.
Slide 132
-
56:09
93.
Slide 133
-
56:10
94.
Slide 134
-
56:10
95.
Slide 135
-
56:15
96.
Slide 136
-
56:15
97.
Slide 137
-
56:16
98.
Slide 136
-
56:16
99.
Slide 135
-
56:16
100.
Slide 134
-
56:17
101.
Slide 133
-
56:17
102.
Slide 134
-
56:18
103.
Slide 133
-
56:18
104.
Slide 132
-
56:26
105.
Slide 133
-
56:27
106.
Slide 134
-
56:27
107.
Slide 135
-
56:27
108.
Slide 136
-
56:28
109.
Slide 137
-
56:32
110.
Slide 138
-
56:33
111.
Slide 139
-
56:34
112.
Slide 140
-
56:35
113.
Slide 141
-
56:43
114.
Slide 142
-
57:19
115.
Slide 143
-
57:20
116.
Slide 144
-
58:43
117.
Slide 145
-
58:44
118.
Slide 146
-
58:45
119.
Slide 147
-
58:45
120.
Slide 148
-
59:34
121.
Slide 149
-
1:00:00
122.
Slide 150
-
1:00:01
123.
Slide 151
-
1:00:02
124.
Slide 152
-
1:00:03
125.
Slide 153
-
1:00:04
126.
耳朵的傷害在許多衝撞或技擊性的運動中,若沒有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耳朵十分容易受到傷害。對耳朵的衝撞或摩擦均可能對外耳或內耳造成傷害,尤其是耳膜的傷害,應立即送醫診治,否則會有失聰的危險。對外耳的撞擊或反覆的摩擦會造成血腫,當血腫聚積在軟骨和軟骨膜(perichondrium)之間時,會妨礙軟骨的血液循環,應及早抽出血腫塊以減壓,以避免軟骨永久性的傷害。
-
1:00:04
127.
Slide 153
-
1:00:26
128.
耳朵的傷害在許多衝撞或技擊性的運動中,若沒有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耳朵十分容易受到傷害。對耳朵的衝撞或摩擦均可能對外耳或內耳造成傷害,尤其是耳膜的傷害,應立即送醫診治,否則會有失聰的危險。對外耳的撞擊或反覆的摩擦會造成血腫,當血腫聚積在軟骨和軟骨膜(perichondrium)之間時,會妨礙軟骨的血液循環,應及早抽出血腫塊以減壓,以避免軟骨永久性的傷害。
-
1:00:28
129.
若對血腫置之不理或反覆性的血腫,將會在皮膚下形成纖維化,最後造成外耳軟骨的壞死,而形成所謂的「菜花耳」(cauliflower ear)的變形外觀。菜花耳在拳擊、柔道、角力、橄欖球等運動項目中十分常見,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
1:00:28
130.
耳朵的傷害在許多衝撞或技擊性的運動中,若沒有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耳朵十分容易受到傷害。對耳朵的衝撞或摩擦均可能對外耳或內耳造成傷害,尤其是耳膜的傷害,應立即送醫診治,否則會有失聰的危險。對外耳的撞擊或反覆的摩擦會造成血腫,當血腫聚積在軟骨和軟骨膜(perichondrium)之間時,會妨礙軟骨的血液循環,應及早抽出血腫塊以減壓,以避免軟骨永久性的傷害。
-
1:01:09
131.
若對血腫置之不理或反覆性的血腫,將會在皮膚下形成纖維化,最後造成外耳軟骨的壞死,而形成所謂的「菜花耳」(cauliflower ear)的變形外觀。菜花耳在拳擊、柔道、角力、橄欖球等運動項目中十分常見,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
1:01:10
132.
症狀與徵兆耳朵出現疼痛、腫脹,在軟骨和軟骨膜之間可能有血腫聚積。可能有液體自耳朵流出。耳朵可能有明顯疼痛、感覺鼓脹、噁心、耳鳴、暈眩或聽覺異常等現象。
-
1:01:11
133.
若對血腫置之不理或反覆性的血腫,將會在皮膚下形成纖維化,最後造成外耳軟骨的壞死,而形成所謂的「菜花耳」(cauliflower ear)的變形外觀。菜花耳在拳擊、柔道、角力、橄欖球等運動項目中十分常見,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
1:01:12
134.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1:01:45
135.
若對血腫置之不理或反覆性的血腫,將會在皮膚下形成纖維化,最後造成外耳軟骨的壞死,而形成所謂的「菜花耳」(cauliflower ear)的變形外觀。菜花耳在拳擊、柔道、角力、橄欖球等運動項目中十分常見,穿戴合適的頭盔或頭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
1:02:01
136.
症狀與徵兆耳朵出現疼痛、腫脹,在軟骨和軟骨膜之間可能有血腫聚積。可能有液體自耳朵流出。耳朵可能有明顯疼痛、感覺鼓脹、噁心、耳鳴、暈眩或聽覺異常等現象。
-
1:02:30
137.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檢查在耳朵及其周圍任何可能出現的異常(如腫脹、液體流出等)。觸摸耳朵周圍的骨骼,以評估骨折的可能性。檢查其聽覺及平衡能力。
-
1:02:41
138.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旦受到撞擊或過度搓揉而造成外耳組織腫脹,應以冰水袋冰敷(以彈性繃帶固定)。若反覆冰敷仍無法控制腫脹,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以預防菜花耳的形成。若外耳有裂傷,應清潔傷口並將裂傷的耳朵擺在正常位置,以消毒紗布置於耳朵周圍以托住耳朵,用繃帶固定耳朵,並立即送醫處理。
-
1:02:53
139.
特別注意之狀況對耳朵的碰撞,壓力的改變(常見於潛水或跳水者)及感染都可能造成耳膜的傷害。當出現耳朵明顯疼痛、感覺鼓脹、噁心、耳鳴、暈眩或聽覺異常時,應立即就醫診治。中耳部分的感染常是上呼吸道感染所導致,因此即使是輕微的感冒徵狀也不可掉以輕心。
-
1:03:10
140.
許多水上運動者常會發生所謂的游泳耳(swimming ear),這是患者聽道內襯受到細菌感染的情形。通常發生在做完水上活動後,沒有將耳道內多餘的水分清除,結果改變了耳道皮膚上的酸鹼值而造成細菌孳生。患者會感到癢、痛,輕壓耳朵及拉動耳翼時會使疼痛加劇。若置之不理,感染的情形可能會更深入到中耳,而造成平衡的障礙或甚至是聽力喪失的後果。
-
1:03:35
141.
Slide 161
-
1:03:41
142.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