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 1.
    index 1
  • 00:13 2.
    Slide 2
  • 06:01 3.
    Slide 3
  • 07:23 4.
    Slide 4
  • 09:54 5.
    Slide 5
  • 09:55 6.
    Slide 6
  • 09:56 7.
    ** after 期中考圖片.odp
  • 12:48 8.
    CSF滲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bLMJ6w54c
  • 13:51 9.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16:26 10.
    急性期處理原則當傷害發生而懷疑有顱骨骨折時,應視為緊急事件,要立即採取緊急處理並呼叫救護車。若有開放性傷口,要以消毒敷料覆蓋,但若懷疑有骨折的可能時,切勿施壓。
  • 18:03 11.
    若有液體自耳、鼻流出,千萬不要採取任何壓迫或限制液體流出的處理,因為這樣反而會增加顱內的壓力,而使傷害變得更為複雜。重點是要先固定好頸部(頭部有嚴重創傷的同時,都要假設頸部也可能受傷),觀察傷者之生命跡象,若有必要,應立即採取必要措施(如心肺復甦術)。在觀察或送醫的過程中,應時時注意是否出現休克的徵兆,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 20:48 12.
    血腫血腫是指血管受損後,血液在一局部範圍內聚積或凝固成血塊的情形。在顱骨底下的組織結構並沒有多餘的空間,因此只要在顱骨下方有多餘的物質(如血塊)出現,就會增加腦部組織的壓力而造成神經功能的異常。顱骨下方的血腫情形可以依其出現在硬膜的上或下方而分成:硬膜上血腫及硬膜下血腫二種。
  • 21:29 13.
    症狀與徵兆硬膜上血腫硬膜下血腫
  • 21:29 14.
    硬膜上血腫硬膜上血腫(epidural hematoma;EDH,如圖4-8(A))通常是源自直接的撞擊,且多數伴隨有顱骨骨折。若其腦脊髓膜的動脈或其分枝受損,出血可能十分嚴重而發生「高壓力性」的硬膜上血腫。剛受傷時,傷者最初可能會先有一小段時間(可能幾秒鐘)的意識喪失,清醒後會有一段時間(可能10~20分鐘)感覺十分正常,但這段時間過後傷者的意識狀態會開始變差,會出現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出現傷側瞳孔擴大或對側肢體無力等現象。
  • 26:26 15.
    Slide 49
  • 27:35 16.
    硬膜下血腫硬膜下血腫(subdural hematoma;SDH,如圖4-8(B))通常是源自撞擊頭部時所產生的加速作用,而非撞擊本身,其發生機率約是硬膜上血腫的3倍。當加速的震盪力量傳至較深的部位,而撕裂撞擊對側組織的靜脈,結果造成血腫或血塊。因傷及靜脈,出血腫脹的速度較慢,故徵候或症狀出現較慢,可能在數小時、數天或甚至數週後才會察覺得到,也因為如此而容易被忽略,這正是在接觸性運動中導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29:13 17.
    Slide 51
  • 29:54 18.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
  • 33:24 19.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懷疑有顱骨骨折或顱內出血時,應即送醫診治。一旦運動員有頭部受到撞擊的情形,除必要的急救處理外,教練或隨隊醫護人員應十分小心注意觀察,並追蹤傷者較慢出現的任何徵兆或症狀。即使傷者已逐漸好轉,亦不應立即恢復運動,若要再運動,應經過醫師的檢查與同意。表4-2列出在頭部受傷後應注意的事項。
  • 33:40 20.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40:37 21.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懷疑有顱骨骨折或顱內出血時,應即送醫診治。一旦運動員有頭部受到撞擊的情形,除必要的急救處理外,教練或隨隊醫護人員應十分小心注意觀察,並追蹤傷者較慢出現的任何徵兆或症狀。即使傷者已逐漸好轉,亦不應立即恢復運動,若要再運動,應經過醫師的檢查與同意。表4-2列出在頭部受傷後應注意的事項。
  • 41:15 22.
    Slide 54
  • 42:55 23.
    腦震盪腦震盪顧名思義就是因為一個震盪或劇烈的搖晃,結果導致腦部暫時性的神經功能紊亂之情形。雖然腦部的功能有短暫的異常,但腦震盪通常不會有腦部組織實質上或結構上的損傷,因此腦震盪所出現的症狀應會逐漸消失。但若衝擊力實在太大,而且出現「加速性」的傷害,則不止是功能上有障礙,其結構也可能有實質上的傷害而引發更明顯的徵候或症狀。
  • 43:32 24.
    腦震盪依其功能影響的程度可大致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第二級屬於輕度腦震盪;第三級屬於中度;第四、第五級則列為重度的腦震盪。
  • 43:36 25.
    症狀與徵兆第一級腦震盪第一級的腦震盪會有輕微的頭暈、意識紊亂、步態不穩的情形。
  • 43:39 26.
    第二級腦震盪若屬於第二級腦震盪時,傷者會有一短暫時間的不省人事(數秒鐘到數分鐘),接著就是意識紊亂、中度昏眩、步態不穩、視覺模糊、耳鳴和頭痛等症狀。在第二級腦震盪中,傷者會出現創傷後記憶喪失(posttraumatic memory loss)的現象,即傷者對於受傷前後短時間內發生的事全無印象。
  • 44:17 27.
    第三級腦震盪第三級腦震盪也會有在第二級中所出現的徵狀,而不省人事的時間則又更長了些(約2~5分鐘)。若在傷後立即評估,傷者通常能記得在受傷前所發生的事,但是隨著症狀更為明顯後,狀況會有惡化的傾向,且會出現所謂的退行性健忘症(retrograde amnesia),亦即記憶有愈來愈差的情形。瞳孔可能會有大小不一或擴大,眼睛會怕光,且會出現不自主的眼球活動(即眼球震顫,nystagmus)。傷者在最初的評估時,可能還表現正常,但之後可能會毫無警訊就突然昏厥。
  • 44:30 28.
    第四級腦震盪通常在技擊性運動的場合中所出現「被擊倒」的情形可以被歸類為第四級的腦震盪,傷者會有數秒到數分鐘的無意識狀態,恢復意識後可能會出現創傷後記憶喪失或退行性健忘症的現象,甚至會出現全身痙攣的抽搐現象(convulsion)。
  • 44:49 29.
    第五級腦震盪直接對頭部的撞擊、加速性的傷害及剪力的衝擊而造成顱內血管破裂時,會導致腦組織嚴重的瀰漫性傷害,其結果可能就是昏迷(coma),傷者極可能出現瞳孔不均,某側肢體的癱瘓,全身僵硬的現象(即下肢伸直,而上肢或伸或屈,但卻僵直的姿勢,如圖4-9),或是心肺功能障礙等。
  • 46:01 30.
    Slide 62
  • 46:41 31.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
  • 46:44 32.
    急性期處理原則若是屬於第一級腦震盪,只要傷者意識恢復正常、步態穩定後,應可再恢復活動,但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任何意識變差或惡化的徵候。如果傷者在腦震盪後有頭痛、噁心、怕光等現象出現,則應禁止再運動。若傷者已經恢復運動,而在同一天或其後數天內又遭受到第二次輕微的腦震盪時,應限制傷者二週內不得再參與運動,要等所有徵狀已停止一週以上,且經由醫師檢查並同意後,才准許逐漸開始活動。
  • 46:57 33.
    若是屬於第二級腦震盪,傷者當天就不應再做任何活動。傷者可能會在往後的數天到數週出現持續性的頭痛、視覺模糊、易受刺激、很難專心於簡單的事物等腦震盪的症候群,若有這些現象者,應到醫院做一完整而仔細的檢查。
  • 48:51 34.
    若是屬於第三級腦震盪,只要發現傷者忘記受傷前後所發生的事件時,就不應讓傷者再回去運動或比賽,而且應即刻送醫診治。若已達第四級腦震盪的程度,傷者不省人事長達5分鐘,或神經功能的缺損愈來愈明顯,應啟動緊急醫療系統並將傷者以頸圈固定頸部,置於長脊板上,立刻送到最近的醫療院所。在送醫的過程中要時時觀察傷者的生命跡象。
  • 49:23 35.
    若出現屬於第五級腦震盪的任一徵候或症狀,表示腦組織可能有嚴重的損傷,此時應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系統,並將傷者固定後,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近的醫療院所。發生腦震盪後,若要再恢復運動,可參考表4-3之1-2-3法則。
  • 49:44 36.
    Slide 68
  • 49:46 37.
    二度衝擊症候群所謂的二度衝擊症候群是指傷者曾有過腦部的傷害(通常是腦震盪),但是在相關的症狀尚未完全消失之前,又受到第二次頭部傷害的情形。這種情形常發生在美式足球、橄欖球、跆拳道的運動員身上,其常會有頭部方面的撞擊,在第一次的頭部傷害後,可能傷者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動作或神經功能上的障礙,而在休息若干時間(數天至數週)後,再度運動時又受到頭部的傷害。
  • 50:08 38.
    第二次頭部的撞擊力道或許並不大,看起來不怎麼嚴重,而傷者通常也能完成訓練或比賽,安然退場。但是當傷者腦部充血,使顱內壓增加到達某個程度而導致腦幹功能受損時,傷者可能就會突然倒地不起。
  • 50:35 39.
    症狀與徵兆從頭部的第二次衝擊到出現腦幹功能喪失的時間並不一定,但通常可能在幾分鐘內發生,這時會發現傷者瞳孔放大、眼球不動、昏迷及停止呼吸等狀況。
  • 52:29 40.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試著去瞭解傷者之前是否也有過頭部或顏面部位的傷害。
  • 52:50 41.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旦發生,要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系統,監督並設法維持傷者的生命跡象。對於已發生二度衝擊症候群的傷者,現場所能做的是急救和儘快送醫,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避免二度衝擊症候群的發生。因此,對於曾有頭部傷害者,在其症狀尚未完全消失,且未經醫師同意前,不應再從事劇烈運動。或是曾有頭部傷害者雖然已經恢復正常,但在從事運動時,又出現頭痛、昏眩、視覺障礙(雙影、模糊等)或其他任何神經方面的症狀時,應強制休息,在其症狀完全消失前,不得再參與任何運動。
  • 52:50 42.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試著去瞭解傷者之前是否也有過頭部或顏面部位的傷害。
  • 53:03 43.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旦發生,要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系統,監督並設法維持傷者的生命跡象。對於已發生二度衝擊症候群的傷者,現場所能做的是急救和儘快送醫,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避免二度衝擊症候群的發生。因此,對於曾有頭部傷害者,在其症狀尚未完全消失,且未經醫師同意前,不應再從事劇烈運動。或是曾有頭部傷害者雖然已經恢復正常,但在從事運動時,又出現頭痛、昏眩、視覺障礙(雙影、模糊等)或其他任何神經方面的症狀時,應強制休息,在其症狀完全消失前,不得再參與任何運動。
  • 53:37 44.
    頭皮的傷害頭皮是頭部最外層的結構,也是在頭部受到創傷時首當其衝的構造。
  • 53:42 45.
    臉部按摩
  • 53:43 46.
    臉的淋巴
  • 53:44 47.
    臉部按摩
  • 53:44 48.
    頭皮的傷害頭皮是頭部最外層的結構,也是在頭部受到創傷時首當其衝的構造。
  • 53:45 49.
    臉部按摩
  • 53:45 50.
    臉的淋巴
  • 55:57 51.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Index
  • Notes
  • Comment
  • Fullscreen
20231115
Duration: 1:03:10, Browse: 40, Last Updated: 2023-11-15
    • 00:00 1.
      index 1
    • 00:13 2.
      Slide 2
    • 06:01 3.
      Slide 3
    • 07:23 4.
      Slide 4
    • 09:54 5.
      Slide 5
    • 09:55 6.
      Slide 6
    • 09:56 7.
      ** after 期中考圖片.odp
    • 12:48 8.
      CSF滲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GbLMJ6w54c
    • 13:51 9.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16:26 10.
      急性期處理原則當傷害發生而懷疑有顱骨骨折時,應視為緊急事件,要立即採取緊急處理並呼叫救護車。若有開放性傷口,要以消毒敷料覆蓋,但若懷疑有骨折的可能時,切勿施壓。
    • 18:03 11.
      若有液體自耳、鼻流出,千萬不要採取任何壓迫或限制液體流出的處理,因為這樣反而會增加顱內的壓力,而使傷害變得更為複雜。重點是要先固定好頸部(頭部有嚴重創傷的同時,都要假設頸部也可能受傷),觀察傷者之生命跡象,若有必要,應立即採取必要措施(如心肺復甦術)。在觀察或送醫的過程中,應時時注意是否出現休克的徵兆,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 20:48 12.
      血腫血腫是指血管受損後,血液在一局部範圍內聚積或凝固成血塊的情形。在顱骨底下的組織結構並沒有多餘的空間,因此只要在顱骨下方有多餘的物質(如血塊)出現,就會增加腦部組織的壓力而造成神經功能的異常。顱骨下方的血腫情形可以依其出現在硬膜的上或下方而分成:硬膜上血腫及硬膜下血腫二種。
    • 21:29 13.
      症狀與徵兆硬膜上血腫硬膜下血腫
    • 21:29 14.
      硬膜上血腫硬膜上血腫(epidural hematoma;EDH,如圖4-8(A))通常是源自直接的撞擊,且多數伴隨有顱骨骨折。若其腦脊髓膜的動脈或其分枝受損,出血可能十分嚴重而發生「高壓力性」的硬膜上血腫。剛受傷時,傷者最初可能會先有一小段時間(可能幾秒鐘)的意識喪失,清醒後會有一段時間(可能10~20分鐘)感覺十分正常,但這段時間過後傷者的意識狀態會開始變差,會出現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出現傷側瞳孔擴大或對側肢體無力等現象。
    • 26:26 15.
      Slide 49
    • 27:35 16.
      硬膜下血腫硬膜下血腫(subdural hematoma;SDH,如圖4-8(B))通常是源自撞擊頭部時所產生的加速作用,而非撞擊本身,其發生機率約是硬膜上血腫的3倍。當加速的震盪力量傳至較深的部位,而撕裂撞擊對側組織的靜脈,結果造成血腫或血塊。因傷及靜脈,出血腫脹的速度較慢,故徵候或症狀出現較慢,可能在數小時、數天或甚至數週後才會察覺得到,也因為如此而容易被忽略,這正是在接觸性運動中導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29:13 17.
      Slide 51
    • 29:54 18.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
    • 33:24 19.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懷疑有顱骨骨折或顱內出血時,應即送醫診治。一旦運動員有頭部受到撞擊的情形,除必要的急救處理外,教練或隨隊醫護人員應十分小心注意觀察,並追蹤傷者較慢出現的任何徵兆或症狀。即使傷者已逐漸好轉,亦不應立即恢復運動,若要再運動,應經過醫師的檢查與同意。表4-2列出在頭部受傷後應注意的事項。
    • 33:40 20.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 40:37 21.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懷疑有顱骨骨折或顱內出血時,應即送醫診治。一旦運動員有頭部受到撞擊的情形,除必要的急救處理外,教練或隨隊醫護人員應十分小心注意觀察,並追蹤傷者較慢出現的任何徵兆或症狀。即使傷者已逐漸好轉,亦不應立即恢復運動,若要再運動,應經過醫師的檢查與同意。表4-2列出在頭部受傷後應注意的事項。
    • 41:15 22.
      Slide 54
    • 42:55 23.
      腦震盪腦震盪顧名思義就是因為一個震盪或劇烈的搖晃,結果導致腦部暫時性的神經功能紊亂之情形。雖然腦部的功能有短暫的異常,但腦震盪通常不會有腦部組織實質上或結構上的損傷,因此腦震盪所出現的症狀應會逐漸消失。但若衝擊力實在太大,而且出現「加速性」的傷害,則不止是功能上有障礙,其結構也可能有實質上的傷害而引發更明顯的徵候或症狀。
    • 43:32 24.
      腦震盪依其功能影響的程度可大致分為五個等級:第一、第二級屬於輕度腦震盪;第三級屬於中度;第四、第五級則列為重度的腦震盪。
    • 43:36 25.
      症狀與徵兆第一級腦震盪第一級的腦震盪會有輕微的頭暈、意識紊亂、步態不穩的情形。
    • 43:39 26.
      第二級腦震盪若屬於第二級腦震盪時,傷者會有一短暫時間的不省人事(數秒鐘到數分鐘),接著就是意識紊亂、中度昏眩、步態不穩、視覺模糊、耳鳴和頭痛等症狀。在第二級腦震盪中,傷者會出現創傷後記憶喪失(posttraumatic memory loss)的現象,即傷者對於受傷前後短時間內發生的事全無印象。
    • 44:17 27.
      第三級腦震盪第三級腦震盪也會有在第二級中所出現的徵狀,而不省人事的時間則又更長了些(約2~5分鐘)。若在傷後立即評估,傷者通常能記得在受傷前所發生的事,但是隨著症狀更為明顯後,狀況會有惡化的傾向,且會出現所謂的退行性健忘症(retrograde amnesia),亦即記憶有愈來愈差的情形。瞳孔可能會有大小不一或擴大,眼睛會怕光,且會出現不自主的眼球活動(即眼球震顫,nystagmus)。傷者在最初的評估時,可能還表現正常,但之後可能會毫無警訊就突然昏厥。
    • 44:30 28.
      第四級腦震盪通常在技擊性運動的場合中所出現「被擊倒」的情形可以被歸類為第四級的腦震盪,傷者會有數秒到數分鐘的無意識狀態,恢復意識後可能會出現創傷後記憶喪失或退行性健忘症的現象,甚至會出現全身痙攣的抽搐現象(convulsion)。
    • 44:49 29.
      第五級腦震盪直接對頭部的撞擊、加速性的傷害及剪力的衝擊而造成顱內血管破裂時,會導致腦組織嚴重的瀰漫性傷害,其結果可能就是昏迷(coma),傷者極可能出現瞳孔不均,某側肢體的癱瘓,全身僵硬的現象(即下肢伸直,而上肢或伸或屈,但卻僵直的姿勢,如圖4-9),或是心肺功能障礙等。
    • 46:01 30.
      Slide 62
    • 46:41 31.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
    • 46:44 32.
      急性期處理原則若是屬於第一級腦震盪,只要傷者意識恢復正常、步態穩定後,應可再恢復活動,但須特別注意是否有任何意識變差或惡化的徵候。如果傷者在腦震盪後有頭痛、噁心、怕光等現象出現,則應禁止再運動。若傷者已經恢復運動,而在同一天或其後數天內又遭受到第二次輕微的腦震盪時,應限制傷者二週內不得再參與運動,要等所有徵狀已停止一週以上,且經由醫師檢查並同意後,才准許逐漸開始活動。
    • 46:57 33.
      若是屬於第二級腦震盪,傷者當天就不應再做任何活動。傷者可能會在往後的數天到數週出現持續性的頭痛、視覺模糊、易受刺激、很難專心於簡單的事物等腦震盪的症候群,若有這些現象者,應到醫院做一完整而仔細的檢查。
    • 48:51 34.
      若是屬於第三級腦震盪,只要發現傷者忘記受傷前後所發生的事件時,就不應讓傷者再回去運動或比賽,而且應即刻送醫診治。若已達第四級腦震盪的程度,傷者不省人事長達5分鐘,或神經功能的缺損愈來愈明顯,應啟動緊急醫療系統並將傷者以頸圈固定頸部,置於長脊板上,立刻送到最近的醫療院所。在送醫的過程中要時時觀察傷者的生命跡象。
    • 49:23 35.
      若出現屬於第五級腦震盪的任一徵候或症狀,表示腦組織可能有嚴重的損傷,此時應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系統,並將傷者固定後,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最近的醫療院所。發生腦震盪後,若要再恢復運動,可參考表4-3之1-2-3法則。
    • 49:44 36.
      Slide 68
    • 49:46 37.
      二度衝擊症候群所謂的二度衝擊症候群是指傷者曾有過腦部的傷害(通常是腦震盪),但是在相關的症狀尚未完全消失之前,又受到第二次頭部傷害的情形。這種情形常發生在美式足球、橄欖球、跆拳道的運動員身上,其常會有頭部方面的撞擊,在第一次的頭部傷害後,可能傷者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動作或神經功能上的障礙,而在休息若干時間(數天至數週)後,再度運動時又受到頭部的傷害。
    • 50:08 38.
      第二次頭部的撞擊力道或許並不大,看起來不怎麼嚴重,而傷者通常也能完成訓練或比賽,安然退場。但是當傷者腦部充血,使顱內壓增加到達某個程度而導致腦幹功能受損時,傷者可能就會突然倒地不起。
    • 50:35 39.
      症狀與徵兆從頭部的第二次衝擊到出現腦幹功能喪失的時間並不一定,但通常可能在幾分鐘內發生,這時會發現傷者瞳孔放大、眼球不動、昏迷及停止呼吸等狀況。
    • 52:29 40.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試著去瞭解傷者之前是否也有過頭部或顏面部位的傷害。
    • 52:50 41.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旦發生,要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系統,監督並設法維持傷者的生命跡象。對於已發生二度衝擊症候群的傷者,現場所能做的是急救和儘快送醫,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避免二度衝擊症候群的發生。因此,對於曾有頭部傷害者,在其症狀尚未完全消失,且未經醫師同意前,不應再從事劇烈運動。或是曾有頭部傷害者雖然已經恢復正常,但在從事運動時,又出現頭痛、昏眩、視覺障礙(雙影、模糊等)或其他任何神經方面的症狀時,應強制休息,在其症狀完全消失前,不得再參與任何運動。
    • 52:50 42.
      現場工作人員可以做下列檢查仔細觀察並注意是否出現如表4-1及表4-2所列出的可能徵候及症狀。評估傷者的意識狀態及生命跡象的變化。檢查有無外傷、腫脹、變形,以及傷者的嗅覺、聽覺或視覺等之功能。試著去瞭解傷者之前是否也有過頭部或顏面部位的傷害。
    • 53:03 43.
      急性期處理原則一旦發生,要立即啟動緊急醫療系統,監督並設法維持傷者的生命跡象。對於已發生二度衝擊症候群的傷者,現場所能做的是急救和儘快送醫,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避免二度衝擊症候群的發生。因此,對於曾有頭部傷害者,在其症狀尚未完全消失,且未經醫師同意前,不應再從事劇烈運動。或是曾有頭部傷害者雖然已經恢復正常,但在從事運動時,又出現頭痛、昏眩、視覺障礙(雙影、模糊等)或其他任何神經方面的症狀時,應強制休息,在其症狀完全消失前,不得再參與任何運動。
    • 53:37 44.
      頭皮的傷害頭皮是頭部最外層的結構,也是在頭部受到創傷時首當其衝的構造。
    • 53:42 45.
      臉部按摩
    • 53:43 46.
      臉的淋巴
    • 53:44 47.
      臉部按摩
    • 53:44 48.
      頭皮的傷害頭皮是頭部最外層的結構,也是在頭部受到創傷時首當其衝的構造。
    • 53:45 49.
      臉部按摩
    • 53:45 50.
      臉的淋巴
    • 55:57 51.
      ** after 顏面OE10-4N-2-ch04 更新後(Z5)已完成重新排版.ppt
    Location
    Folder name
    112年第一學期
    Author
    張穎真
    Branch
    休閒一乙 (78)
    Created
    2023-11-15 11:47:20
    Last Updated
    2023-11-15 12:19:51
    Browse
    40
    Duration
    1:03:10